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19)
史学研究公众号定期精选历史学类学术著作进行推介,本期内容是我们编选的2018年第19期新书单。欢迎大家推荐好书!(公众平台服务号微信:modentime | 公众号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新书资料发送至该邮箱即可)
01
全球史是什么
作者: [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原作名: What is Global History?
译者: 杜宪兵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38
定价: 48
现今,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已无法孤立地研究民族国家,也不再可能认同世界历史源自西方这种说法。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也已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学科,它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有力地挑战了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全球史是什么》全面概述了历史学中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取径,探究了全球史学科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某些重大问题:全球史与其他世界史诠释有何差别?我们如何摆脱欧洲中心论,却又不陷入新的中心论,进而书写一部全球史?历史学家如何比较诸多社群,并找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兼容性?全球史有什么政治意涵?此书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种新范式的局限乃至风险,以及全球史的受众等诸多问题。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1966—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系教授,研究涉及全球史、殖民史、帝国史、思想史及史学史等多个领域。主要作品有《全球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国家》(Globalisation and the Nation in Imperial Germany,2005)、《德国殖民主义简史》(German Colonialism: A Short History,2008)、《全球史是什么》(2016)等,并与夏德明(Dominic Sachsenmaier)合编《多元视野下的世界秩序》(Competing Visions of World Order,2007),与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合著《现代世界的形成(1750—1870年)》(An Emerging Modern World: 1750—1870,2018)。
02
朱熹的历史观
作者: 赵金刚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
出版年: 2018-4
定价: 55.00元
本书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锐之作,突破了传统朱子学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陈来先生认为,“本书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材料的使用上,辨析的细密亦超过已有的相关研究;在观念提炼和总结上,也较前人更为深入”,体现出作者较强的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赵金刚 河南安阳人,1 9 8 5年出生。2 0 05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201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宋明理学及中国古代历史观。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03
近代中国的学术与藏书
作者: [日]高田时雄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译者: 瞿艳丹等
出版年: 2018-5-16
页数: 416
定价: 86.00元
本书共收录高田时雄教授十余年来有关近代中国学术与藏书的论文21篇,内容涉及海外汉学、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如《意大利汉籍搜集》、《清野谦次搜集敦煌写经的下落》、《陶湘所藏五百九十一种丛书购入始末》等。其中数篇未曾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
高田时雄,1980年获得法国哲学博士,2005年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日本著名东方学家、敦煌学家,并担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长,对于海外以及中国敦煌学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深刻的洞见。编著有《敦煌·民族·语言》、《日本东方学》、《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汉籍目录》等。
04
重認中國
作者: 鄭鴻生
出版社: 人間出版社
副标题: 台灣人身分問題的出路
出版年: 2018-6
页数: 440
定价: NTD460
本書解讀台灣人的身分問題及其出路。
鄭鴻生,台灣台南人,1951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美國的電腦網路公司、台灣的資訊工業策進會,現從事自由寫作。
05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
作者: 谢俊美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781
定价: 228.00元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重要人物,曾为同光两朝帝师,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中枢要职,并参与主持科举考试四十多年,亦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翁同龢一生人际交往众多,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又有贤达士人、外洋使臣;既有真情深交至交,又有应酬泛泛之交。本书详尽叙述了围绕翁同龢所展开的各种政治活动与人事变迁,从中既能知悉晚清中国的大势变迁,朝野上下的社会生态,又可读解翁氏的待人处事之道与思想心态,是近年来翁同龢研究、晚清人物研究的用心力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题著作。
谢俊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东亚区域史、晚清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翁同龢传》、《翁同龢评传》、《常熟翁氏》、《翁同书传》、《翁同龢年谱长编》、《中国通商银行简史》等,主编《醒狮丛书》、《国学传承丛书》、教育部标准教材《中国近代史》,辑有《翁同龢集》、《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等。
06
度量世界
作者: [美]罗伯特·P.克里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探索绝对度量衡体系的历史
译者: 卢欣渝
本书深入探究了全球度量系统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尺子和笛子讲到了西非的黄金砝码,从法国人发明的长度标准、英国人发明的英制单位讲到了公制计量的演进。作者描述了国王、革命家以及学者如何制定通用的度量标准,现代科学家对于精度的孜孜以求,这些都于支撑全球的科学、技术和商贸都意义重大。
罗伯特·P. 克里斯(Robert P. Crease):美国石溪大学哲学系教授 ;《物理观察》期刊的联席主编,并为《物理世界》杂志撰写每月专栏《临界点》;英国物理学会(位于伦敦)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他撰写、合著、翻译、编辑过 10 多本图书,包括《权衡中的世界:对绝对测量系统的历史性追寻》《伟大的方程 :科学中的突破,从毕达哥拉斯到海森堡》《棱镜和摆 :科学中 10 个精彩的实验》。
07
文凭社会
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译者: 刘冉
页数: 378
定价: 59.00元
本书通过追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的美国教育发展历史,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剖析了文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现了文凭异化的过程,解释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最后则提出了化解文凭主义弊端的办法,预测了文凭主义在未来社会中的处境。 作者针砭时弊,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建议废除文凭。在当下这个文凭社会的势力越来越强的时代,书中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面临的诸多教育问题,积极思谋应对之策。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社会冲突、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著有《文凭社会》《冲突社会学》《社会学四大传统》《哲学社会学》《互动仪式链》《暴力》等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08
服制视野下的清代法律
作者: 高学强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18-4
本书从服制变革的角度对清代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高学强,陕西师范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09
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
作者: 刘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8-3-1
页数: 801
定价: 228.00元
国际道教学界有关灵宝经的研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一些重要学者之间仍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研究就是充分发挥中国学者研读基本文献的优长,针对国际道教学界围绕古灵宝经的一系列争论,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看法。
劉屹,男,1972年生,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秘書長。專業領域爲敦煌學、中古宗教史。已在國内外各種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專題論文、研究書評、譯稿等110多篇,出版專著和論文集5部:《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中華書局,2005年)、《經典與歷史——敦煌道經研究論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神格與地域——漢唐間道教信仰世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敦煌道經與中古道教》(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漢唐道教的歷史與文獻研究——劉屹自選集》(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10
Buddhist Visual Cultures, Rhetoric, and Narrative in Late Burmese Wall Paintings
作者: Alexandra Green
出版社: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18-4-3
页数: 248
定价: USD 55.00
Step into a Burmese temple built between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nineteenth centuries and you are surrounded by a riot of color and imagery. The majority of the highly detailed wall paintings display Buddhist biographical narratives, inspiring the devotees to follow the Buddha’s teachings. Alexandra Green goes one step further to consider the temples and their contents as a whole, arguing that the wall painting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main Buddha statues in the temples. This forges a unified space for the devotees to interact with the Buddha and his community, with the aim of transforming the devotees’ current and future lives. These temples were a cohesively articulated and represented Burmese Buddhist world to which the devotees belonged. Green’s visits to more than 160 sites with identifiable subject matter form the basis of this richly illustrated volume, which draws upon art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methodologies to analyze the wall paintings and elucidate the contemporary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cepts that drove the creation of this lively art form.
Alexandra Green is Henry Ginsburg Curator for Southeast Asia at the British Museum. She is the editor of Rethinking Visual Narratives from Asia: Intercultur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2013).
11
周作人与儒家思想的现代困境
作者: 何亦聪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4
页数: 238
定价: 58.00元
本书主要围绕周作人重构儒家思想的努力及其所遭遇的时代困境而展开。
何亦聪,男,1985年生,河南濮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作家协会签约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散文,已在国内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12
清华简与古史探赜
作者: 杜勇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3
定价: 129.00元
本书从古史研究的角度深入发掘清华简的文献价值。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辨伪篇”致力于文献的辨伪工作,具体探讨清华简《尹诰》《说命》《耆夜》《保训》四篇;中编“征史篇”重点研究清华简《厚父》《皇门》《祭公》《芮良夫毖》所反映的西周早、中、晚时期的政治史;下编“稽古篇”意在通过对清华简《尹至》《尹诰》《赤鹄之集汤之屋》《程寤》《金縢》《楚居》等篇记事内容的辩证分析,发掘其中可以说明古史真相的材料。
杜勇,男,1956年生,四川旺苍人。曾先后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96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先秦历史文化和出土文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13
中国墓室壁画史论
作者:汪小洋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4
定价: 128元
本书从通史层面上描述中国墓室壁画的发展面貌。首先,理论体系层面上,明确提出重生信仰对墓室壁画的支持,讨论儒教的归属性,以及与道教、佛教的区别。其次,发展阶段层面上,首次提出中国墓室壁画发展分为汉魏晋南北朝的兴盛期、唐宋元的繁荣期和明清的衰退期三个阶段。再次,艺术价值层面上,一方面,重点描述兴盛期和繁荣期的典型墓室壁画,同时强调地下埋藏的保存条件 ;另一方面,重点描述中国墓室壁画的沿革有序特征,认识其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比价值。最后,首次制作了完整的中国墓室壁画遗存年表,提供考古成果方面的基本信息。
汪小洋,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宗教美术、美术考古和中国古代文学;编著有《汉赋史论》、《科举文体研究》(合著)、《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合著)和《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研究》(五卷本,主编)等十余种,论文有《秦汉方士与秦汉文学》、《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中心的形成与宗教意义》和《汉代方士信仰的民间性质辨析》等七十余篇;承担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多项。
往期内容(二)